文山中学第十九届推普周计划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5日 浏览:2

文山中学第十九届推普周计划

 

第19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具体时间是2016年9月14 日到10月20 日。本届推普周宣传主题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普通话知识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推普周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年为第18届推普周。

7.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5项)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

(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

(3)选择判断;

(4)朗读短文;

(5)命题说话。

9.现阶段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现代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师范类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二级,各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应缓发毕业证书。

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1955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达标硬性要求,但要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省级及其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甲等。

影视话剧表演及其播音、配音等专业的教师、学业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乙等。

10.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推普知识宣传资料

1.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 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3.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 今年是第几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具体时间是哪几天?

今年是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具体时间是9 月14 日到9 月20 日。

5. 你知道有多少使用汉字的国家?

除了中国,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6. 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7. 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8. 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9. 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在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的情况下,民族内部的交际大都使用汉语或其他互相懂得的语言。从50年代开始,我国语言工作者陆续进行了多次语言调查,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

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10.“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一、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二、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 班级 ) 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三、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四、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

 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五、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思路

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向更宽的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

六、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措施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大依法推进的力度, 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七、推广普通话工作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要努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城镇学校和幼儿园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第二,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把普通话作为公务用语,并督促和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第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第四,提倡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鼓励从业员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帮助干部战士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八、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 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 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推广普通话知识问答

1.什么叫普通话?

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和传承媒介。人们要想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必须使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多民族的大国,56个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语言隔阂严重,妨碍各地人民的交流。

 推广普及普通话,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互相沟通了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加速经济的发展;推广普及普通话,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的发展和应用,是加速科技发展,实现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作,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普通话异读词以什么为准?

普通话异读词以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

5.普通话异形词以什么为准?

普通话异形词以2001年12月1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准。

6.什么叫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经国家语言文字主管部门整理简化的汉字和未经过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7.使用汉字应遵循哪些标准?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异体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

地名以1987年国家语委、中国地名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为准。

更改的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以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出的《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为准。

字形以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部首以198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汉字统一部首表》为准。

笔顺以1997年4月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为准。

书写行款:横行的从左至右,竖行的应由右向左。

8.使用标点符号应遵循什么标准?

使用标点符号以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9.使用数字应遵循什么标准?

使用数字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批准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10.不规范字包括哪些?

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字、错别字、自造字。

11.什么是常用字和通用字?

常用字就是经常使用的、阅读报刊书籍必须掌握的字。国家语委发表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包括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通用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机械处理、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国家语委发表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昌邑市文山中学

2016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