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美术教育探究——张迎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现阶段美术教育探究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美术是人类最早的老师”,人类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区区几千年,而数万年前的原始人已经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展现远古的生活足迹,可以说美术是科学与社会文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媒体,如果没有美术,我们人类社会的文化又该怎样发展与传承。我们国家的经济起步晚,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我们的美术教学条件尤其显得有点寒酸。比如城镇学校美术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场地和设备,即便条件好一点的学校,由于一些观念和政策的问题也不重视美术教学,大都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走走形式而已。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状况就更不用提了,有的农村学校甚至连续几年都没有美术老师,很难开齐开全美术课程。最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有些情况稍稍得到一些改善。展望未来的美术教育,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有压力但更有信心,做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非常薄弱,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尽上这一份力量,就能迎来我们理想中的美术教育的新天地。
一、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学段的实施现状
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人们开始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和家庭,都在努力营造一个美术教育的广阔空间。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最为明显,家长对孩子的美术培养乐在其中,宁愿牺牲掉假期也让孩子踏进绘画或书法学习班,殊不知这些班教育水平良莠不齐,部分以盈利为主的美术班严重阻碍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这样的学习班都是照着葫芦画个瓢,老师画什么,学生画什么,没有一点创造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正规美术教育机构的增加,我相信家长们一定会辨别是非,步入正途。艺术观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应试教育的压力逐渐减弱,进人中学后,美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就开始明显降低,高中阶段几乎停滞,大中城市条件较好的初高中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视度相对还可以,县市区和农村就不够完善,美术教育出现问题不是哪个学段的问题,而是全民美术素质的不足。
现在高等美术教育中还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实,我的学生有很多学油画、中国画、版画、美术教育、动漫专业的,毕业后基本都已改行,转向各种实用设计美术,前几年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大有人在,却在严重缺乏美术教师的学校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值得欣慰的是从2009年开始,我省对美术老师的聘用逐年增加,而且大部分面对农村中小学,这证明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已经稳步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十年,美术教育会有大跨度的飞跃。
二、美术艺考生的素质转变
现在美术专业高考还是走应试教育这条路,几乎每个高等院校都是考素描,水粉,速写,考的都是西画,中国画几乎消失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缺憾。美术作品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过去几年高考试卷似乎有统一的标准,都已经模式化了,根本谈不上是艺术的发挥,应该是技术而不是艺术。再者,高等院校录取学生不重视文化课,只看绘画技术,导致现在许多学生在高考无望的情况下,才临时抱佛脚改考美术专业,作为考大学拿文凭的捷径。不管是否适合学美术,先考上大学再说。这种既没有基本美术素养又没有好的文化基础,还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所谓的“艺术生”, 培养起来非常困难,美术技能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天赋,如果不具备敏锐的造型洞察力,学习美术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但是经过我们这些高中美术老师的模式化培训,基本都考入了高等院校,其中大部分入学后既不喜欢美术专业,也没有美术天赋,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几年各大高校扩招美术生,自身不具备培养美术人才的综合性高校也招收美术生,我的学生就有考取这类学校的,闲暇时学生跟我聊天,说大学的老师不会画画,还不如高中老师,天天自学不见长进,没有学习氛围,认为大学生活很无聊,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还有不少升入高等院校就读的“勤学苦练”型学生不但没有掌握创造性的美术学习,而且造成了自己走入高分低能的学生行列,这些现象很不利于高校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不利于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误导中小学美术教育走入误区。近几年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从近两年的艺考成绩来看,统一模式的试卷减少了,绘画风格多样化了。更让美术老师高兴的是学校不再硬性要求文化课差的学生走艺考这条路,美术班里都是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文化课不达标也不能加入这个队伍。生源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了,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井然有序,蒸蒸日上。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理念的改变
美术鉴赏教育有点举步维艰,这种纯艺术性纯欣赏性的美术是否有必要让所有的学生去掌握,去理解?我们的学生最终有多少人能成为画家、鉴赏家?中国美术从历史和纯艺术的角度来看,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西方国家只要努力17岁就能成为画家,而在中国70岁未必能够成为画家,中国美术其理论之深奥,其技巧之高深,其种类之繁多在全球独树一帜、无与伦比,但是中国美术却在逃避现实,走向了一种所谓的纯高雅境界,只有少数天赋之才才能玩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绘画并没有给中华民族的科学发展带来巨大作用。欧洲工业革命中,包豪斯学校将美术与科学和生产方式的进步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发祥地,从而促进了欧洲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飞跃,这是设计的力量!这是科学的力量!体现了美术的实质作用!高中阶段要求选修设计、雕塑、书法篆刻、等课程,可是又有哪些学校能够真正实施到位,真正开设这些模块!西方的美术在创造生活,而中国的美术却在逃避生活,我们应该把美术看成是一种美化生活、创造生活、设计生活的科学,欣赏鉴赏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设计享受生活、通过设计发展科学、通过设计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想像力、创造力与形象思维的训练,提高全民设计意识,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也要选择和培养具有绘画天赋的人进行重点培养,保证继承和发扬中、外美术的优秀成果。这不是要否定传统美术,而是要培养适合的人才去继承和发扬这些人类美术精髓。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与科学相结合,不但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种改革首先应该是美术教育观念的改革,要打破以审美为主导、以绘画技能为基础的美术教学体系,让美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创造为主,在回归现实生活中步入正轨,走向辉煌。中小学阶段通过美术学科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具备“美术修养”的人,不是培养画家、雕塑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偏重智育的高分低能的人。
当今的中国应尽快提高全民设计和实用美术的水平,我们不否认绘画的基础性,但是将美术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绘画,局限于欣赏,肯定过于狭隘。这样做的结果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美术的错误认识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适当的美术形式和类型的对应性,更限制了美术教育价值的全面实现。 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努力改变教育观念,社会有关部门多开设这样的艺术机构,让孩子从小受到绘画与实用设计相结合的熏陶,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手来,动起脑来,真正享受到美术带来的创造性快乐。在近几年的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习中,感悟颇多,确实有不少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开设开足了美术模块,真正做到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都能实现这个愿望。
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方式
美术课堂应该是学生个性解放、个人情感的表达、任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任意驰骋的一个自由环境。所以对美术教学来说,不应该有固定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让美术课堂永远处于动态和变化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不同的想象与联想插上翅膀,为创造性的美术思维活动奠定基础。美术的教学和学习中,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举个典型的例子,幼儿园老师问学生,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小朋友说像香蕉,老师说不对,应该像镰刀,这不就扼杀了孩子想像力了吗。美术的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性的,若都用一个模式去教或去学,美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就会消失殆尽,这也就意味着艺术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死亡。改变照本宣科传授知识,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打破“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观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来进行,使美术教学的内容真正成为学生接受和喜欢的内容。应改变那种只管讲知识理论不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不顾及学生感受,认为课堂纪律好、学生安静、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上完这节课就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观念 。身为教师,千万不要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要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要给学生应有的权利、机会、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锻炼,自己向前走。老师只做引导者,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学校的美术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对学生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掌握学习方法远远比掌握学习内容重要。我们的美术教育不能只考虑到学生的“现在”,而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和“发展”。
不能把美术教育加入到“应试”教育行列之中,也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而要把它融合于文化与科学之中,体现素质教育价值观。美术教育不仅要成为文化科学关注的焦点,更要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创造者,通过以上的改革,中国美术教育将会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改变现在的美术教学理念,教材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和谐,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必将能培养出一批创造新生活,开创新时代,最具艺术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