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体会——王成伟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体会

课堂是素质教育推行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系到素质教育思想能否在课堂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实现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一个老师要想让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比较顺手,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课堂高效的话,必须先从自身着手,改变自己的教育形式,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以此达到教学的高效。 

一、尊重学生,赞赏学生

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师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课堂、在课外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帮助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感知、感悟自己的爱心,从情感上贴近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赞赏学生。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就会逐渐缩小,学生对教师就会自然产生亲近、感激与仰慕心理,而其内在发展潜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亦将被诱导出来。从心理上让学生乐意参与自己的课堂,从而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高效课堂的实施,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每组六人,采用AABBCC组合模式,A等拔高点评,B等成果展示,C等记录理解,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优势。在学习中,首先同层级层一对一讨论,由于同级学生掌握程度相近,共同探讨的问题也就比较充分,然后小组内讨论解答疑问。学习小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能让每个人都积极表现、获得发展,也让小组合作的方式更有效地开展,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把“开心农场”的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的小组管理中,建立小组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享受着不断收获成功的晋级喜悦当中。

高效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策划人、导演,总之课堂完全的交给了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步骤积极参与,课堂活而不乱,课堂知识信息量大,课堂效率得到了最大化。而老师作为最高层的帮助者,倾听并参与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启发和指导学生们归纳总结。

三、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好每项观察和实验教学,通过观察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物课堂上,应合理地选择挂图、模型、视频等多种直观手段,展示和再现不同的生物及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学习生物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中,也可以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及时进行矫正,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率十分必要。例如:在讲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时,例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哆嗦,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同学们辨别等,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 

另外,在生物习题中,可以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在操作、运算、表达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效率的有力保证。在这种课堂中师生情感交融、共同创造、共同提升,教学相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当然大幅提高。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从我们的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实际,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计划,努力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先学形式,再加内容;先转变观念,再付诸于行动,加强学生、老师的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