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帮手——分层教学 杨青玲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帮手——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应用,而且分层教学的优点我们也是有目更睹的,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呢?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也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一理论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了教学评价新的意义,并且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个别学生差异性的矛盾性,为我们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但是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僻、不守规矩等,遭到批评或限制。因此,强求一致,常常导致扼杀天才。” 可见,关注差异、善待差异是何等重要。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导学的教学模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的理论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很好的解决优秀学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各类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给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分层教学,及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的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其解决方案:
一、认识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标准、不同层次的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各自的求知道路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分层教学是一种思想,而不仅是一种模式。不能简单地认为分层教学就是分班教学。另外,也不能把分层理解为分类,因为分类是一种简单的元素集合,而事实上,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不同的认知过程中,其动态性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分层教学是一个教学思想问题和教学艺术问题,而绝不是一种机械的划分。
二、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
教师要想让分层教学发挥到极致,那就必须让分层教学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如下操作:
1.分层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如“强弱搭配”: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同质分组”:水平接近或相当的学生组成小组;“强强联合”:让水平高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内)等分组方法,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为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分层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是简单地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A、B、C等若干的层次,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和知识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达成度都得到了体现。他们能从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教学目标层次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树立“猴子跳起来能摘到苹果”的教育理念,既要给他难度与压力,也要给他信心与希望。如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重能力,大容量”的教学方法,B层次学生采用“重方法,多激励”的教学方法,C层次学生采用“重基础,拉着走”的教学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取得相应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及信心。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并且对课堂内容进行分层设置,将教学目标发挥其导向性、激励性、评价性,将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适度和具有可测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达到或接近各自的目标要求,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的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差别较大。对于这种不平衡的学生现状,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分层教学的思想,对优秀生跟学困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主线,教师要转“教”为“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构建信息技术分层导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信心。在讲解过程中,都必须精讲重点部分,其余的最好让学生自我探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前,我先让学生花时间学习、观察然后比较别人的网站,了解网站中的各个要素点,然后再搜集整理自己需要素材尝试使用frontpage软件(通过结合word的操作窗口)制作成具体的简单的网页。随着网页制作水平的提高,逐步由模仿转变为创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络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3.分层练习
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还能“吃得好”。从作业难度上还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提高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可以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分层评价
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任务,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稍降低评价的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层次高的学生要求稍高,如知识的灵活运用,操作的熟练度,层次低的学生只要掌握方法。这样,就可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可以抓住这股力量,激发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快乐的学、快乐的进取、快乐的收获成功。
三、实施分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其解决措施
分层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班级制教学所要求的整体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能大面积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1.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尤其是特别注重教师和同学对他的一些看法。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的挫伤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结果与我们实施分层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操作时,可以与学生协商分层;在学生自主分层的同时,教师宏观调控;或者采取隐性分层等方法。
2.对学生的了解不及时。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们与学生的交流不是很多,而且由于面对的学生很多,所以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掌握的不是很及时。但是在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我们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操作起来既要有能达到的可见性又要有挑战性,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考虑不同分层下的学生,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要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4.分层教学在管理上,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麻烦。我目前的做法是在给学生进行安排座位时采取分层安排座位的方法,但按层座位下,对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的帮助辅导又是不方便的。所以在上课时,我又采取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方法,而且捆绑式对小组进行评价,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而这样的分层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我们的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