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考察随感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3月23日—4月1日,我们教育卫生考察团一行7人在副市长李平的带领下,对祖国宝岛—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目睹了台湾的经济、人文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亲历了台湾教育卫生从业人员的智慧和文化,感受了台湾人血浓于水的兄弟之谊和思乡之情,领略了台北的繁华、高雄的醇厚、阿里山的美丽和日月潭的儒雅。虽然行色匆匆、走马观花,但感悟颇深,同时又有几分欣喜和感动。

一、       海峡和时空隔不断的同根情谊

3月23日下午4点,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下飞机,迎接我们的导游李先生一口标准的国语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顷刻间,我们似乎见到了一位久没逢面的亲人,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实落了,一路飞行的劳顿随之烟消云散。随后的九天我们就是在这种“如同在家”的氛围中愉快地度过的。

4:30,我们从桃园机场驱车直接来到台北县中和市私立南山高级中学,受到该校校长王继光先生率领的学校一班人和中华两岸人民文经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两岸旅游咨询协会理事长王启汉先生等人的热烈欢迎。王校长细致地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之后,宾主进行了愉快的交流。李平市长就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王校长等给予了认真的答复。双方互赠礼品之后,王校长和王理事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校园、教学设施、学生课外活动等。在幼稚园,小朋友们给我们带上花环一起合影留念。

6:30,我们应邀参加了中和市政府的欢迎宴会。中和市市长邱垂益先生、市民代表会副主席马兆玲女士、台北昌邑同乡会会长、王继光校长、王启汉理事长等出席了晚宴。席间,李平市长和邱垂益先生就台湾的风土人情、经济、人文、教育、卫生等方面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宾主双方谈笑风生,俨然多年的老朋友。李市长代表市政府和中和市互赠了礼物。宴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在我们的反复请求下,宾主才尽欢而别。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走访了台北私立金瓯女中、敏盛综合医院等单位。我们感受到了与南山中学同样的热情,金瓯女中校长童中仪女士、敏盛医疗体系负责人各带一班人夹道相迎。我们一行人倾听了他们的细致介绍,进行了全方位的参观。

几天的参观考察,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台湾人对我们的那份同祖同根、同心的情谊,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感受到了他们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渴望;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台湾的文明、整洁、生活设施的齐全、社会事业的发达、台湾人的素质和人们的生活秩序。欣喜、感动之余又有几分沉思。

二、       精致、开放、人文的教育

1、         专业、人文的校园   

台湾的这两处学校的文化建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即学校处处是文化。他们的校园环境鲜明地体现出教育的人文理想、品位和追求,呈现出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又根据特定社区、特定文化、特定人群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愿景、不同的追求。南山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以人为本”为基础,培养学生“孝顺、惜物”的感恩之心,“尽己、求实”的进取之心,达到“明人伦之理、明事物之理、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的育人目标。金瓯女中的校训是“诚朴勤毅”,培养学生诚以待人、朴以治己、勤以励学、毅以赴事的优秀品质。

二是学校都善于精心设计,不断建构和清晰表述本校的愿景、理念和目标, 并使之具体化、直观化、情境化,  这些鲜明地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环境设计、文化活动、管理和组织、教师和学生行为等方面,  可视、可听、可触摸、可感知, 使人感觉文化弥漫于整个校园之中,  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无边无际;在南山中学,随处是可学习的环境,墙上看到的、教室里陈设的、资源中心典藏的以及学校精心设计的精宏馆、南山艺廊、三三堂、数字学园、e化环境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源和条件,也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三是学校追求精致化的管理和精致化的教育。  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和角落都给人清洁、整洁、规范、秩序、文明、美丽的感受, 做事讲究、精心、到位, 注重细节, 刻意而为,  品位很高。从三个单位对我们的接待方案上可见一斑,他们的接待安排的每一个细节都具体到责任人,什么时间干什么都具体到了“分钟”,来宾的姓名、职务、材料、礼品都整整齐齐摆放到位。精、细、实的程序管理确实令人佩服。

四是学校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 非常关注自然环境与学校环境的融洽和友好,  注重对自然万物的尊敬、热爱和保护。在南山高级中学和金瓯女中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开发完全依据  “国际化”和“乡土化”、“科技化”和“人文化”相一致的理念,特别注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学楼的走道与回廊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插花、根雕、织物挂件、废旧物品做成的装饰画、画作与书法条幅等等艺术品琳琅满目,全部是教师学生创造的作品。陪同我们的朱帼媛主任说,这就是课程,这就是教育。

2、         辛苦、敬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两所学校的教师给我们以这样的印象:教师群体表现出较高的整体素养,鲜明的教师职业特征,很强的职业责任感和幸福感;具有较大的教育教学自主权,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一个具有很强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的学习型团队,不断实现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教师
群体整体素养较高,首先表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上。教师学历层次较高的内在原因,是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造就的。台湾教师是一个很难谋求的职位,每年的师范本科毕业生只有2%左右能成为正式教师并且学校每年都要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据说,台湾有3万多“流浪教师”找不到工作,所以在职教师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非常敬业爱岗。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评职称,教师加薪的主要因素是教学经验和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南山中学的实习处主任崔秀云告诉我们,“本科学历是基本门槛,见习一年能够站得住讲台的,才能成为正式教师。你想加薪吗?去读硕士,还想加薪吗?去增加自己进修和培训的学分,还要加薪吗?去读博士。”

台湾的教师很辛苦,实行全天坐班制,中学教师16节(每周5天工作制)为满工作量,中午在校吃饭,饭后要找学生谈心、辅导、补弱,还得开展音体美等社团活动,每个教师都要教授或辅导除自己的专业科目之外的其他科目,这些是没有额外补贴和加班费的。高三老师晚上轮流值班到9:30,周六周日也得轮流辅导。在金瓯女中,教务处和学务处要对教师报送过来的学困生开出课程补习的时间安排表,相关教师要对这些学生作三五成群直至个别化的辅导,当学生能够跟上大班的整体教学后,才允许进入相关学科的班级授课流程。换句话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让学生跟上学习,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让学生回归群体,这既是一种学校制度设计和安排,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虽然辛苦,台湾的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较高。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鲜明的教师职业特征:教养水平很高,充满着爱心,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人格魅力。我们看到的教师脸上挂着微笑,文明、礼貌、谦和,是“绅士淑女”型的教师,是非常关注他人感受的教师

    台湾的学校里或者校外也都办有“安亲班,类似于我们的补习班,主要是为了照顾放学以后的孩子而让家长放心工作。这些安亲班和其他的补习、家教都是有社会机构或学校办的,在职教师是不允许兼职或搞有偿家教的。在台湾,有一共识,教师给自己的学生搞有偿补课或家教如同索贿受贿,肯定是要被辞退的。陪同的朱主任说,没有听说台湾有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行为。

  3、尊师、重教的家长

    这两处学校的家长会给我留下了本次行程中最深刻的印象。台湾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是学校的鼎力后援,在学校地位很高、作用很大,可以监督学校的一切工作,可以弹劾校长和教师,当然更多的是家长会给予学校必要的财力和人力支援。财力支援不必细说,人力支援确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家长会组织家长为学校做义工,如上学和放学时,有家长义工在学校大门附近做安全爸爸、安全妈妈,帮助学校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功能空间都有定期的家长义工在帮忙。我们有幸与两位正在阅览室做义工的妈妈家长聊了几句,她们心甘情愿来学校帮忙,也盼望来学校帮忙,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从老师那里也学了很多东西。

4、敦品、励学、质优的管理

在这两处学校,学生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中心。学生在校园里生活、成长、成功, 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好的校园生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深刻意识到好的学生才能成就好的校园,  创造欢乐、丰富而又有品位的校园生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校中通过学校愿景、学校理念、校训等有充分的描述。

台湾的中小学很注重学生文明礼仪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并很好地内化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之中。在南山中学,  每个教室前都有一纸类似于我们“学生守则”的“生活公约”或“我们的约定”;  学生很文明也很开朗, 只要你邀请,  他们都愿意与你合影: 下楼梯时学生习惯性地右侧行进,  把左侧让给上楼梯的人; 下课的时候,  学生集体转身向听课的教师鞠躬: 谢谢!  再见! 无论是上课还是课间,  你所进入的任何一个教室,学生都会主动向你微笑,  主动向你摇手, 主动向你打招呼:“嗨!  ”

为满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英需要,学校很重视学生意志、耐力、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因此高度重视体育课程,  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要求很高、专业性很强、训练强度很大,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都很到位,  如体育馆、操场、跑道、健身林或健身区,  这些设施一般都全方位开放并与社区“共享”。一般学校都要求所有学生学会游泳、爬山和自行车越野。南山中学的男子篮球队、金瓯女中的女子篮球队都是台北市的强队。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足够的发展空间,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共同课程一年后,  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成就、能力、兴趣等, 选择高中升学目标(  一般大学院校) 、高职升学目标(  职业院校) 或就业目标,  学习开设相应的导向课程, 透过课程选修,  实现自己的理想, 即:“学程多元,  选课自由, 培养技能专长,  弹性适性课程与时间应用, 自我成长机会多,  尊重个人选择, 强调生涯辅导,  毕业进路宽广”。多数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 以便让学生珍惜生命, 自我规划人生。学校很重视学生社团活动,以为这是形成学生个性、特长和志趣的重要课程,近年来, 南山中学的社团活动荣获多项佳绩,  其中男子篮球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项目。除此之外,吉它社、国标社、服装设计、学生自治会等异常活跃,  学生个性得到充分释放。

三、       全面、专业、人性化的医疗

我们参观考察的敏盛综合医院是敏盛医疗体系的代表,也是台湾医疗体系的代表。敏盛医疗体系有14个分支组成,有医院、养护中心、长照中心、美学中心、医药中心等。敏盛综合医院拥有64层螺旋CT、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在综合科室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专业特色:心血管中心、微创中心、糖尿病中心、妇女医学中心、睡眠中心、胃肾中心、高压氧中心、亚太脊柱中心、肝炎中心和外伤中心等,凡是人体健康涉及的领域都能找到咨询、预防、治疗、照护的医疗机构,有些是综合的、有些是独立专业的。

敏盛综合医院把“品质、安全、人性化”作为办院的宗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的基础上,又成为台湾第一家加入了JCI(国际医院评鉴)的医院。该院采取了11中国际性管理措施。“提案制度”鼓励员工积极主动提出业务改进方案,增加服务效能,以提升内部顾客及外部顾客之满意度; 临床路径”将临床的照顾过程予以标准化,评估病情的进展及整个过程的医疗方式,针对某种疾病有专业人员组成小组,经由讨论、协调,制定一套敏盛病人版最佳治疗模式,让病人由住院到出院全程皆接受此模式治疗照顾;“品管圈活动”由院内种子人员讲授七大品管工具手法,此阶段任务着重单位内的改善活动,目标在于使同一单位工作人员,活用七大品管工具自动自发推行品质管理活动;“TQIP与THIS指标系统”是台湾医疗品质指标计划, “5S活动”是五项竞赛, “ISO”国际卫生健康检查作业规范认定体系、“敏盛评量指标”、“全院性满意调查”、“标杆学习” “FMEA事先预防制度”、“异常事件免责通报制度“这八项措施旨在提高医院的管理、医疗照护水平,促进各项指标的落实。医院的所有措施针对各项服务设施及工作流程,都是以“病人安全为中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检讨与重新设计,以提供更高保障的安全及更高品质的精致的医疗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他们的追求。

敏盛综合医院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挂号、收款、病房护理站全为开放式,便于易患的沟通交流。病房的设计、设施、处处体现人性化、家庭式服务理念。对于病人的隐私的保护从导诊开始,他们都是一个病人一诊室,导诊护士带着病人进去后,就会把诊室门给带上,诊室里只有医生和病人在交流。需较长期住院的病人每人一个病房,病房内一应生活设施俱全,给人以家的感觉,除主管医生和护士外,外人很难进入病房,这既利于病人休息养病,也很好的保护了病人的隐私;跟诊服务也是一项人性化的服务措施,病人到医院看病,从门诊到病房,包括中间可能要进行的手术,都是同一个医生,不会换来换去。医生经常把手机号码告诉一些病人,即使病人出院,如遇到比较重大的问题,都可以随时给医生打电话。

四、       启示与感悟

走马台湾教育医疗,我们有内疚感,探问我们的教育医疗,或许我们就会有进步。所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对于我们当下的教育和医疗来说,有必要思考。由于台湾和大陆的政治架构不同,教育卫生体制也各异,有些做法不能简单参照或仿效,但其许多理念和做法还是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1、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成为社会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

台湾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强化行为熏陶,在理念上更注重古今中外结合,兼容东西方文明。“传承文明,凸现人文”,民族文化的弘扬渗透于台湾社会的每个细胞中。“至诚”、“至真”、“至善”等大街小巷路名的诉说,万世师表“孔子”塑像在许多学校的静静伫立,“圣经““论语”在博物馆、文化馆、宾馆房间等地的启迪无不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陪同的热情主动,导游、司机、服务生的彬彬有礼,大街小巷的洁净清新……无不流淌着人文的血液。浸润在这种凸现人文情怀传统文化中的台湾基础教育和卫生,自然处处都展现着“以人为本,弘扬传统”的印痕。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放开,内地游客携带着久被人诟病的陋习蜂拥而至台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拘小节”,对公众场合明令禁止的行为依旧我行我素,也让每一个稍有修养的内地同胞汗颜和思考。我们也讲德育,可是我们的德育让政治教育占据了大部分,真正的人性教育、做人教育差距太大,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校园应该少点口号、少点时尚政治,多点人文、多点优良传统教育。我们也要让校园建筑、一草一木、墙壁、餐厅、宿舍、运动场等一切学生活动的空间变成育人的大课堂,使校园充满人文、文明、和谐和智慧,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

我们和台湾的教育都强调开放的重要性,并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但相比而言,台湾教育继承传统方面更为重视。台湾教育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都有良好的人文修养,课程中传统文化的成分较大,每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学校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据说有的高中至今还举行仿古成年礼,受礼的学生代表穿着古装,仪典庄严隆重。

我们现在也讲以人为本,也多方面开展活动启发社会的人性化,可是我们的教育和卫生事业还是功利化太重,人性化不足。我们应该反思,应该扎扎实实贯彻执行中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淡化点急功近利的分数、淡化点这样那样的检查督导,淡化点点评和排队。

2、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更多的教育教学自主权

由于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往往被动应付多,积极应对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校长和教师都比较辛苦,学生的发展也单纯划一。相比而言,台湾学校和教师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大,他们拥有课程开发权、教材决定权和教学自主权,行政和管理者对他们的干涉较少,学校主要通过对教师平时教育教学的观察、教学的实际业绩和家长的投诉等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因而学校和教师的个性比较鲜明,学生也都生动活泼。我们对学校和老师管的较多、管的较细、管的较死,统一目标多、统一标准多、统一行动多,校长老师只能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行事。要想办特色鲜明的学校,改变现在千校一面的现状就必须少点管制、少点标准、少点达标。

3、学校办学应该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台湾地区大力倡导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关心资助学校发展。所有学校都成立有家长会,许多家长都经常在休息时间来学校做义工,并捐款捐物。学校重视开发家长与社会资源,相比之下,大陆学校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校所用上有所欠缺,也没能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为社会所用。因此,我们可以效仿台湾,充分借助社区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校友会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作用,来积极参与、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来帮助、支持学校的筹资和发展。社会其他部门也应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所有的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全方位向学生免费开放,并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4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建立规范的、有效的教师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完善教师职称评定、进修的管理网络和激励机制,以适应教育变革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在用人权的限制,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重视,教师进修费用又太大,学校难以承受,使得我们教师的职后教育缺乏机制,我们的教师难以进行随时代的知识更新,在意识和对世界的了解上往往落后于现在的学生。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聘任聘用难以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自主权的缺失使得校长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明显,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发挥不出来,应付了是的心态较普遍。这与我们的体制不无关系。

   

台湾的进步是中华民族的进步,其进步令我们自豪,令我们感动。本次考察的只是小样本,素材来自于学校、医院的介绍和学校、医院提供的特定场域,尽管我们关注细节,然而难免盲人摸象,考察主体的“间离性”与“晕轮效应”是存在的,不当之处难免存在,敬请择善而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