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简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通常流行季节在每年的4—9月份。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症状: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发热通常在38。C左右,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预防措施:
1、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2、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3、尽量少去拥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发现可疑病人,要对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病人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文山中学
2014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