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李孟涛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各位同事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次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次我发言的内容主要是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新高一的教学已经有两个多周的时间了,通过两周多的教学,发现学生存在不少的问题。从初中刚升入高中,学生在各方面都不适应,有知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产生台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是第一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第二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度。
为了做好衔接,我觉得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注意正确引导,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消除学生以下心理障碍
1.畏惧心理
由于教材内容和研究方法及要求都有突变,对应用能力要求提高,难度增加了许多,学生在做题屡屡受挫,深感爬坡太陡,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畏惧心理。
2.自卑心理
部分学生初中物理没打下良好基础,对能否学好物理都没多大信心,认为自己头脑笨,学不好物理,学习情绪低落,女生更为常见。由于自卑心理的支配,听不进,学不勤,自然考试成绩不理想。
3.依赖心理
这类学生还是习惯初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学习缺乏主动性,更依赖教师,在物理课教学中,学生记笔记,做练习都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导致对课堂讲解过的练习过一段时间再做只是“似曾相识”,不能熟练做出,甚至不会做。
(二)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学生应该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
因为学生基础很差,我觉得在教学中多一些耐心,比如说正方向的规定,上课刚讲的到课下做题的时候就忘了,因为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多讲。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做好物理实验,激发物理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在教学中能在实验室做的实验就要到实验室去做,不能到实验室做的要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
2.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物理过程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而高中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可以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3.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学习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由观察得出结论的。多讲物理学家的经历,比如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
可能学生觉得与物理学家距离比较遥远,我觉得也可以从近的地方,昨天我和学生说了说今年咱学校物理竞赛的情况,也可以从这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小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高一高二阶段小组学习还是比较有用的,一是老师可以少讲点,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加强团结协作意识。
5.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又很难进行实验,只凭老师说,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音乐、颜色、图片、动画等,可将许多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帮助他们更轻松、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6.培养成就感,巩固物理学习兴趣
由于物理内容难度逐渐递增,物理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少会遇到学习困难,出现成绩起伏现象。特别是刚开始学习,如果出的题目偏难,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学案的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从基础入手,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有适应的过程,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借助资料或参考书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2、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
听课时要把重要的知识记下来,便于课后随时复习。
3、定期整理学习笔记,及时复习巩固
在学习过程中,要定期整理学习过程当中碰到的不会的题目,整理在错题整理本上,经常复习巩固。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
4、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做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5、解题步骤要规范
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解题过程比较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字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做计算题时要写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要学会读题,在读题的过程中一要划出关键词来,二要画草图,凡是可以画的必须画,草图上要标明题中已知的物理量。
要做好上面几点,老师的检查要到位,提出的要求学生的一定要做到,要随时检查,因为任教班级比较多,可以重点检查边缘生的作业和笔记整理情况,在讲课时以边缘生能全部掌握为标准,还要重视重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现在评价主要是看成绩,所以课后自习时间要抓紧,先保证物理的时间。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