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现代高中英语教学——刘桂萍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浅谈如何进行现代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使这些受教育者既有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又有崇高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知识。因此,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英语教学来谈一下。
一、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进行设疑,使学生想说。
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但由于语言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有所不同,特别是要用英语交流时不愿开口,这时,教师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导向性设疑就很有必要。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常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内心追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在语言学习中找到与我们生活如此贴近的话题,这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课堂提积极思考,也没有机会多说一些,这样的设疑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这时,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使用多种方式进行设疑,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机械性问题,因为机械性问题大多数只要回答Yes或No就可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用激励式、开放式、判断式、启发探究式等提问方式,适时适度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的特权,课堂上师生有效的互动还表现在学生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和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而学生提问的能力与习惯,不是一朝之功。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常做做语言游戏,因为游戏形式多样而且生动有趣,可以训练学生答题和提问能力。
二、沟通情感,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对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生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而应多给一些赞扬、鼓励。教师耐心细致的育人精神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敬爱和信赖,会在师生之间架起持久的情感桥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之火,激发出浓厚的教学效果,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三、精心备课,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活泼有序,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活动。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呆板,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阻碍学生的主动活动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学气氛过于松散杂乱,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结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推动自身修养的发展。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能明显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五、广泛阅读,全面发展
大量地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对英语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应该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如《21世纪报》(Teens),《双语报》,《疯狂英语》(Teens)及一些简易小说等。除了广泛阅读以外,平时听说训练对英语写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生的口语训练往往是写作的基础,新的语言材料通常先经过口头训练,然后再进行笔头训练,口头训练可及时发现错误,为笔头训练扫清障碍。除此之外,背诵一些范文也是必要的,平时可以背诵文章的段落,各种体裁的范文都可以背诵。最后要求书写规范,字体工整,切莫涂改,有漂亮的书写加上流畅的文章,真是锦上添花了。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教法得当,学生就会对英语发生兴趣,充满信心。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轻松愉快的感觉在学生方面一定会唤起相应的热情,从而使师生的配合默契,富有成果。简言之,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师绝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他的任务是使学生养成一套新的言语习惯。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每次向学生示范新的言语习惯。然后,为了使每个新的语言习惯能够变成为学生所学到的言语举止的一个综合成分,就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重复范例。只有范围广泛的和多种多样的指导性的实践才能把学生提高到不假思索地,习惯成自然地运用新语言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