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学生沟通——刘建义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浅谈与学生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师生之间的沟通,用什么方式沟通呢?下面我谈一点浅见。
一、理解和尊重学生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害怕吃苦,害怕困难。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硬性任务,我们要讲道理,不能一味批评指责。比如说在课堂上、大庭广众之下就指出他的错误,他们会觉得丢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所以应尽量避免人多的场合批评学生。可以课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然最好其他老师不在的时候,和学生心平气和的交流。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还可以把学生叫到无人经过的楼道,单独和学生谈话。要避免直接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和学生谈话,同班同学可能会围观、起哄,影响沟通效果。另外,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对学生的伤害。所以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交谈的时机、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幽默一下吧!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委婉一点吧!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二、专心倾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或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学生:生物对我而言太难了。老师:生物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们的插嘴,有的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有的会影响课堂秩序,因而大多数老师会加以呵斥,或不予理睬。其实,很多学生的插嘴正是其创新思想的展示,教师若能注意倾听,善于发现,及时读懂,就会对教学起一定的推动作用。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的插嘴说明他正在积极思考着,这是有价值的“插嘴”。教师可以顺着他的话语让学生打开书本自学,并分组讨论,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和利用好学生的插嘴,并及时把学生好的思想聚集起来,在学生中去集波成浪,师生共同推动课堂前进。
事实上,学生是一本厚厚的书卷,需要心灵的关注,更需要耐心地倾听!
三、做一个有心人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我比较喜欢这种沟通方式。
四、持之以恒
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除了面对面和学生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学生沟通。比如作业本也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老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看法等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用文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有时比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效果好。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在后面,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对于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通过这样的交流,很多学生都会心领神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的方面积极改正。
我所任教的班里有名学生,头脑够用,就是纪律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促膝谈心:讲述学习的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这个学生深有感触,说:“老师,看我的表现吧!”他现在确实变了。虽然还时有反复,但他已经知道怎样控制自己了。从这里我更加认识到:对于差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的时机,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
五、以身作则
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要注重的是自己的言行。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直接的,也是最能打动学生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要求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真诚的人,遇上学生问候,我微笑或点头应答,学生帮我忙我一定说声“Thank you”,教学中偶有失误我真诚说声“sorry”,要求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自己首先要有忘我的工作态度,在教学中精神振奋,情绪饱满,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行为感染学生;要求学生热爱学习,自己首先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给学生做出了表率。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假如你的工作、学习和成绩都很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学生全站在你一边。”因此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如果教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如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那么学生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且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
总之,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作为一名还未完全成熟的年轻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在沟通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不断丰富教书育人的经验,以期有更大的进步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