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在合作中发展,于探索中创新——马俊帮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高中美术教学在合作中发展,于探索中创新
------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会撬动地球
【关键词】:自主合作 创新 新课程
【摘要】:在新形势、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美术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了,应从灌输者、传授者、裁判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于探索中创新,既是孩子们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老师有效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合作则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方法。
在新形势、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美术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了,应从灌输者、传授者、裁判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美术这门学科,它是一门视觉艺术,有一定的独特性,很多知识点是通过图片、符号等视觉信息传达给观众的,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心灵感悟,去动手体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实践,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有关视觉艺术方面的更深层次的相关知识。真正让美术教学过程成为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才艺展示的过程,教师要淡化自己,突出学生。从而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就如何才能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并使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谈几点认识。
在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所以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则是孕育创新意识的首要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活跃、民主、和谐的合作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地合作、去创新。但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丝毫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的时候,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应把学生分组学习,以便小组内展开研究、讨论,大家经过着这个环节,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现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创新意识的建立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把握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前也听过多节课,期中于美霞老师的课听过多次,她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没有流于形式,真正达到了合作探究的目的。没有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效果却很一般的形式。这其中我们很多老师也借鉴于老师的学习方法进行过教学,当然也有很成功的例子。拿自己教学的实例来讲一下吧。我在上《西方现代艺术》一课时,当讲到打散重构时,对于这难以理解的概念,我给学生们一个小小的互动机会,来完成这次教学任务,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废旧报纸,小组之间合作完成一个创意。小组分工把报纸分割成不同的形状,然后围绕一个主题,把不同形状的报纸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创意。当这一任务分配下去之后,各个小组内部立马合作研究主题,然后分工完成不同的要求,最后又一起合作完成拼贴等工作。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得到了提高,并培养了学生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中实现个性的发展,尽可能尊重学习的自主选择。课程设计思路建议,建立一种开放性的新的课堂教学形态,这种形态就是要对学生的课堂自主权进行开放,以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开放的自主权利主要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参与问题研究、自我发展、互相尊重等权利、.赋予了学生这些自主学习的权利,也就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知识,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是有时在美术课堂中学生缺乏如何合作的技巧和小组间的协调。如在上《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我从引导学生欣赏教师穿的带有剪纸图案的衣服来导入本课,继而让学生欣赏各种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样式,像学生小时候的各种玩具风筝、布老虎、泥老虎等,激起孩子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真正地做到了“课伊始,情已动”。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俗语“有钱没钱,买画过年”。视频讲解潍坊杨家埠年画的制作步骤,让学生带着研究的问题,初步探究尝试年画的制作方法。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同桌合作大胆探讨;有的学生自己探索,结果却显得太吃力。当发现独立完成任务出现困难的时候,即:“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教师改变角色,充当学生的指导者,教师在开始时保留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而后再进行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提炼与概括。引导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并让学生走上台介绍自己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全班小组展示发言中,学生的回答的声音洪亮、语言流畅。究其原因就是在小组内他已经获得了肯定的力量,发言时才会充满自信。学生们不是没有想法,而是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能被老师、同学所接受,所以不敢去表达。最后等学生提出问题:“制作版画时是先刻板再印颜色还是怎样的流程?”当孩子们能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的时候,说明孩子们已经进入角色了。同时为了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加深对版画的认识,通过教师用纸板制作模板,然后进行手绘文化衫的演示。孩子们真正享受到了体验合作的愉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全班建立一种开放式的、充满自信和探索精神的人际交往的氛围,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合作,发展创新能力。还是讲于美霞老师的课,于老师的课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她所教的孩子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整个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课堂上的45分钟就能完成的。我听过她的一节课《自行车中的数学》。为上这节课,孩子们要提前研究自行车的构造,要对自行车轮进行观察、测量、计算等。于老师提出问题,孩子们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实践。这种合作探究放在课下,当孩子们自己探究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堂上老师一起引导解析。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准备、学具实践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提供探究合作的机会,尽量让学生眼看、手动、脑动,多种器官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既能使学生的意识随着动手实践而展开,又能在美术创作中,让学生感受美术在生活的价值,体会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听过一节美术实践课《中外雕塑欣赏》,教师没有用简单、机械的讲解雕塑的种类和材质,来代替学生们的感悟和认识。而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搜集周边生活中的雕塑图片、视频等,欣赏泥人、面人、人体艺术、艺苑杂谈中实物、视频表演、图片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看一看、玩一玩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变化和它周边环境变化带给人们的艺术美感。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老师拿出自己制作的五颜六色的橡皮泥给学生演示雕塑制作过程,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各种范作,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和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实践中探究、实践中合作,最后学生制作出了许多有趣的雕塑作品。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实践中,不仅培养了乐于探究、相互合作的精神,同时还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探索中创新,既是孩子们在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老师有效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合作则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法。“教师满堂灌、学生乏味记忆,教师示范作画、学生机械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要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模式,用有趣的活动去体验、通过小组实践共同去发现、通过讨论去探索等方法去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打开学生记忆的大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一颗颗火热的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进入艺术创作的神奇殿堂!让学生们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相信学生,你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能撬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