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不容易——高考化学实验复习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浏览:2
想说爱你不容易——高考化学实验复习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性质要在实验中去展现,化学理论要通过实验去验证,许多化学发明、发现、创造都来自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创新能力,已成为许多考生提高高考化学成绩的关键。纵观近年化学高考中实验题的得分率均不够理想,并呈现下降趋势。实验题成了学生的主要失分点, 学生总是对实验题感到头疼。如何复习化学实验?如何使实验的复习更有效?
一、研读考试说明
2014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对学生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的要求: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考试说明必考内容及要求之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对化学实验做出细致的说明和要求: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if !supportLists]-->④ <!--[endif]-->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if !supportLists]-->⑤ <!--[endif]-->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if !supportLists]-->● <!--[endif]-->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if !supportLists]-->● <!--[endif]-->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if !supportLists]-->● <!--[endif]-->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if !supportLists]-->● <!--[endif]-->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近三年山东、全国理综高考化学实验题一览表
年份
题号
分值
内 容
2011年(山东)
28
14
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仪器选择、实验方案评价
2012年(山东)
11
4
试剂保存、中和滴定、蒸发等基本操作
30
14
过滤、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坩埚、除杂原理
2013年(山东)
11
4
实验仪器的选用:溶液浓缩、除杂、溶液配制
30
15
干燥管、吸水装置、分离操作、离子检验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借助信息设计、评价实验方案
2011年(全国)
28
15
仪器的选择、连接、实验步骤的设计
2012年(全国)
7
6
液溴的保存、物质的检验(Cl2、I-、Ag+)
28
14
溴苯的制备实验: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
2013年(全国)
13
6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萃取、分液、蒸馏、重结晶
26
13
有机物环己烯的合成实验:冷凝管、分液漏斗的使用、
干燥方法、蒸馏用到的仪器
由上面的表格可看出理综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实验综合大题的分值合理,命题立意、方式和考查内容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考试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试题特点
(1)强调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理综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虽然具有形式比较新、反应装置新、化学反应新、设问角度新、题目立意高、隐蔽性强等特点,但基于中学阶段教学的基础性,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仍然属于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体现在: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进行物质鉴别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利用常见或常用的仪器或装置来完成规定的化学实验。
(2)重视综合,突出问题接受和处理的能力
将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基本操作有机地结合进行考查;将已有知识与新信息优化组合,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及评价;将实验与化学基本原理、理论及计算和推理融为一体。
①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
②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③以“实验设计探究”为题材,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实验设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近年的高考实验备考复习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渐渐地形成了一些想法,并把这些想法付诸于实践。下面是我们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进行化学实验复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三、复习策略
1.注重化学实验基础,整理集结成宝典
对于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我们归类总结集结成宝典,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不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再就是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或将实验仪器进课堂,让学生与化学仪器亲密接触。
(1)重视模糊概念的分类辨析
化学实验中相似概念和方法很多,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为例,可用于物质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就有十多种,众多的概念和方法纠缠在一起,造成学生辨析的难度。比如,学生对“除去碘中混有的碘化物固体”和“从碘水中提取碘”往往都答成“萃取”,原因在于其对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类型与适用范围存在认识上的模糊。为此,可以编拟习题,通过练习,暴露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加强学生的深刻体验,澄清认识上的模糊。
(2)重视零碎知识的归纳串联
化学实验知识零碎而分散,缺乏了对零散知识的组织,学生就难以灵活运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比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这一知识点分散于各类习题中,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如果单纯地就题讲题,往往答不到好的效果。为此,可将各类常见装置列出来,让学生练习。如对下列装置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
<!--[if !vml]--><!--[endif]-->
围绕关联主题,通过细致搜集,整理形成“成串”的系列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进一步解决综合性实验问题。
(3)重视仪器装置功能的创新开发
实验有法但无常法、无定法。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设问,可有效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如NH3的常规制法是固固加热型,能否改用不加热的方法制氨气呢?NH3的常规收集是向下排空气法,能否改用向上排空气法加以收集?再如,洗气瓶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情景下可以一瓶多用,对其识别至关重要,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
<!--[if !vml]--><!--[endif]-->
为此,可设计如下问题:洗气瓶具有洗气、集气、量气、取气、反应器、安全瓶、吸收尾气等多种功能,找出上述洗气瓶可对应的作用有哪些?
2.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程序
有的学生做了大量的实验题,但是高考中实验题的得分依然不高,根本原因是不善于反思总结解题思路。因此,要突破实验大题得高分,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做到及时反思与总结。
(1)抓典型,重细节。
虽然不同的实验题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但解决一个完整实验的程序是相同的。对于某一具体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一方面要立足于抓住典型,从某些典型的实验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另一方面要解剖细节,通过详细分析,达到深挖广积的效果。
通过例子,理清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感悟制备实验的一般思维规律:
综合实验制备题的一般思考顺序:反应原理→反应物的选择→除杂试剂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完整实验的组合。
仪器的连接顺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若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实验操作的先后主要考虑实验安全、实验效果和干扰因素的排除或控制。实验方案的评价与设计要从科学性、简约性、安全性、环保性等角度综合考虑。
(2)重信息,转观念
对某些实验,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复习思路必须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对一些常规实验的新异现象进行探究,是学生走出书本和狭隘课堂的一条极好的途径,它克服了实验教学中过分依赖知识演绎,忽视化学现象的复杂性,导致结论偏离实际的不良倾向。收集学生容易“想当然”的基于“经典”的实验素材,如Cu与浓H2SO4的反应、Zn与Cu(NO3)2溶液的反应、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等,引导学生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异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形成新的化学观。
3.训练学生科学规范表达能力
从这几年高考的评卷结果来看,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差,表现在不切中要害,含糊不清,不具体明确,化学术语不规范。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严格要求学生实验简答题的语言文字表达规范化,尽可能明确化,简练化,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首先要交代如何形成密闭容器,一个出口用水封,其他出口要关闭。其次要交代如何变压。通常用加热法后冷敷法。最后要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在抓好基础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本身的素质,抓住一切可训练的机会,强化下面几方面的训练:一是实验原理、步骤科学性,实验成功关键,实验方案优缺点,实验异常等的评价;二是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图、步骤的设计、仪器、药品、用品的选择,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与处理;三是把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提出如何假设、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的方法思路、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等,但是切记不能舍本逐末。
总之,高三化学总复习要重视化学实验,注重优化实验复习模式、优化实验复习过程,立足于教材上已有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特别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实验内容,以基础实验为基点,从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方法、现象的观察入手,训练文字表达能力,并拓宽课本实验,紧紧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培养其发散思维,简单实验原理与基本实验仪器的活用、多用与巧用,要在清楚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设计,注重对实验知识进行重点的系统类比归纳,以求同存异、灵活把握。采用归纳、对比、总结规律,强化突破,等复习方法,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使复习与新课程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