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出安宁,“理”得激情

作者:张照贤|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1日 浏览:2

管理其实是两件事:“管”是制定规则+严格执行,最终目的是让团队每一名成员都清楚什么事不该干;而“理”则是统一价值观+明确目标,终极理想是让团队所有人在相同价值观的引领下为同一个目标而激情奋斗。

“管”的法宝是“严”——制定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严肃落实。作为班主任,在“管”上不能充当“老好人”,规章制度是保证团队整体利益的屏障。既然已经制定,已经说清楚,就要执行,就要落实。让学生学会敬畏规则,也是我们成长教育的课程之一。

短短几个周,高一年级宿舍秩序发生“质”的改变,学生有了好的休息环境,教师值班省心省力。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前后的区别就在“执行”——既然你犯了错,那就必须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接受相应的“处罚”。规则和制度,是维护团队秩序的不二利器。

周二的早读、听力整体都很好。6:25学生已到齐,6:28楼道已空无一人;13:56,教学楼除了听力播放,已无杂音。这份“安宁”是我们28位班主任齐心协力“管”出来的,有了这份“安宁”,我们老师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有了这份“安宁”,我们才对2019年的高考充满信心。

人天性爱自由,“管”的本质却是约束:人烦“管”天性使然!在这种情况下,要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站在对立的双方,就需要我们“管”“理”相济。

对于班主任来说,“理”的关键在疏通与引导。

班主任首先要疏通,化解学生对管理的怨气。谁愿早起?谁愿大热天跑操?青春年少爱自由,少不更事多抱怨。这些怨气如不能有效化解,就会成为“不定时炸弹”。

如何化解?单靠“管”,恐怕只会适得其反;必须慢条斯“理”——耐下性子,俯下身子,走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先接受你这个人,然后接受你的价值观,最后在你的循循引导下,制定生涯规划,明确长远的奋斗目标,至此,学生才有可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严格管理,心无怨言地忍受你的“苛刻”要求,乐此不疲地一心向学。“管”只能保证学生“坐下来”,“理”却是让学生真正“学进去”的关键。

期中模块检测,5班平均分达到479分,班级均衡度令人赞叹。这其中班主任穆实强老师功不可没。“最后一名也有考学的希望”,这就是穆老师传递给学生的价值观。“选择不同的课程,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全班53名同学共同的追求目标。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5班才成了我们的标杆班级,也正是在通情达“理”中,穆老师才成了我们的标杆班主任。

有人曾给“幸福”下过一个定义:幸福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与担当!现在,有部分学生认为“守规则”“受约束”就是一种痛苦。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应该为学生现今的“痛苦”找到一个良好的理由,赋予“痛苦”以价值,引导他在内心将“痛苦”转化为一种幸福,唯此,方能唤醒其内心动力,激发其内内在激情,让青春年华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