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随笔丨杏子熟了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8日 浏览:2
从办公楼到高三楼,有一条长长的连廊,在二层。连廊的东侧有两棵玉兰,西侧有两棵杏树。
去年腊月25日,我到文山中学的时候,临近春节,玉兰和杏树,都是冬天的光景,枝桠向上,充满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都在连廊里走无数次,从高二到高三,到高一,到初中部。有时会驻足,在那两棵杏树旁。因为是站在二楼的连廊,几欲与她比肩,也能嗅到她的呼吸,像是不说话的孩子,看着她无声无息地长大。
这个时候,我会拍下照片,记录这种成长。
内心有一种隐隐的寄托,那些蓬勃向长的孩子们,也如这杏树一样,在每天的守望与守护中,一天一天地,慢慢地发生变化。
基于这种朴素的情感,走在高三楼的楼道里,听着老师们讲课的声音,如同夜色划过海面的声音,沉静有力量。有时会推门进去,在一间教室里站很久,或者几分钟,然后离开——然而老师和学生并不知道我是否进去过,依旧在上他们的课。
因此不再感觉自己的“闯入”是一种打扰,而是一种天然的享受——原来自己是这么喜欢课堂水乳交融的感觉,看着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那么投入地在一起,既高兴又羡慕。有时就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照片,记录这永恒瞬间。
记得我到文山中学拍的第一张照片,是腊月26日,孙玉坤老师和学生拿着奖状站在一起,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老师的名字,但很快就熟悉了,他叫孙玉坤,教物理,当班主任,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他。对于这届高三,我拍的最后一张照片,是6月7日晚,高三22班,一个学生领读单词,全班学生跟读,声音很晌,像平日一样。
这期间,我拍了很多照片。说说印象特别深的几次:6月6日晚,35班学生高声诵读政治,有几个学生站立,全神贯注的样子,让人心疼。一模考试后,韩洪杰老师站在桌子上为学生加油鼓劲,所以印象深,是因为韩老师个子高高瘦瘦,站在讲台上,已经别人高出很多,他却站在桌子上。二模结束,我、文祥校长、志浩主任和高三教研组长到潍坊开研讨会,我们在车上轮流说啊说,停不下来,老师们乐得要拍照,我给他们拍了一张大合影,在车上,在路上。
这期间,有很多瞬间,我没拍下来。因为,有些时刻,我们需要用心铭记,而不是镜头。5月17日,我在高三备课组长群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是高三坐班第一晚,去看,还是不去看?我思虑好久。从内心深处,看与不看,不代表我放心与否——在我心里,没有“不放心”这个说法。我所在,只表明,我们在一起。我所去,只表达,我对这班人的感激——对那些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人,永存感激之心!这是我们的良心使然,无它。
晚七点半,我和文祥校长,从数学组,到化学组,到物理组,到语文组,到政治组,到历史组六个组,生物组、英语组、地理组三个组的老师们在上课——推门而进,这种景象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几乎没有人感觉到我们两人的不期进入,甚至我们站立了很久,都没有人感觉到——这是一种真教研的状态。而这种“真”,是发自内心,是内生动力,是真正的内心沸腾——这种“沸腾”,都在每个人的眼神、话语、举止和气质里散发出来,无法伪装。
说实话,我被这种气场感动着,几乎说不出什么话。但那种内心彼此感应的东西,我想,在我们之间,默默流淌、传递,彼此给予力量!
让我们共同走过这20天!在这20天里,我们相互守望,共同加油!
我每天到高三楼里去转转,每天到207办公室去坐坐,老师们已然成为习惯。我每天还是从二楼连廊走过,拍过雨中的杏花,也拍过阳光下的青杏,看着她们从青涩到泛黄。就这样一天天,我们都在长大。
6月7日,高考第一天,我到考务室的准备室,一进门看见桌子上放着三颗黄黄大大的杏子。我说,这是我们文山中学的杏子。一名老师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天天从她身边走过,记得她的模样。老师们笑起来,说是文祥校长今天早上从树下捡到的,特意拿来与老师们分享。
杏子熟了。
于子芹
2017年7月8日